血液透析是通过封闭在透析器当中的人工制作的一层半透膜,将血液当中的毒素、多余液体和电解质去除,再输回到患者的体内,保证患者的内环境稳定。对于一些肾脏疾病患者来说,血液透析起到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一些患有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频繁地做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过程当中,做好相应的细节护理和监护尤为重要。接下来就我们跟随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血液透析开始时的护理
首先,应当严格执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操作常规,检查各项设施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连接好血管通路,再开始透析。其次,在刚开始进行透析时流量不应过大,应当维持在每分钟100~150ml左右,5分钟之后再逐渐增加所需流量。并且在此过程当中还要再次核对各项治疗参数,以便保证患者的安全。
透析过程当中的监护和护理
首先,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对于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的密切观察,至少应当每半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对应的记录。
其次,应当做好血管通路的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如果出现肿胀、渗血或者针头滑落,应当进行及时处理。
同时,在血液透析过程当中应保证患者的血流量在每分钟200~300ml,如果出现血流不足应当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以防出现血管通路凝血,造成不良现象。具体可以通过观察透析的血管通路以及透析内的血管颜色,来判断血液情况,如果出现血液颜色变深或者变暗以及透析器当中出现颜色不均,或者动静脉壶中出现泡沫或小凝块,其都有可能是提示透析器以及血管通路有凝血情况,应当追加肝素,以免肝素用量不足。
此外,在透析过程当中还要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包括低血糖、低血压、肌肉痉挛等等,可以根据并发症情况调整透析流量或者使用相对应的药物。
透析过程当中常见的报警以及处理措施
在血液透析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各类不良情况,这时血液透析机器就会发出报警,护理人员应当及时针对报警情况做相对应的处理。主要的报警情况及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透析液浓度报警。一般情况下超过设定电导值3%~5%,就会发生透析液浓度报警。导致报警的主要原因包括透析用水不符合标准、透析液的除气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透析液接头对接不严、浓度液泵管老化变形等等,应当第一时间对于这些报警原因进行检查,必要的情况下暂时停止透析。
第二,透析液温度报警。透析液温度的可变范围为35℃到40℃,其温度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开关控制,应当保证温度与设定值相差小于1℃。如果出现异常温度发生,很有可能是控制失灵,应当立即请技术人员检修。
第三,漏血报警。漏水报警可以检查出透析时透析器是否出现泡沫,如果出现破膜,则应当立即置换破膜。但有时漏血报警也会出现假报警,例如透析液室排气不彻底、透析液浑浊等等。
第四,静脉压报警。静脉压报警主要可以分为静脉压高报警、静脉穿刺部位血肿、静脉针尖贴壁、静脉回路受阻、静脉狭窄或硬化、静脉压低报警、静脉通路与穿刺针连接不紧密、血流量不足、静脉针脱出、动脉壶或透气性凝血等等,应当对于这些报警情况进行快速识别,解决导致静脉压报警的情况,必要时应当停止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结束后的护理
第一,应当观察和判断透析器当中血液残留量,如果透析器和管路凝血严重,应当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抗凝剂的用量。
第二,结束透析后要对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要密切对止血部位进行观察,以便于及时发现渗血情况。同时,还要观察内瘘有无血流通过和末梢循环是否受到影响,以便于及时止血。
第三,如果在血液透析之后血压偏低,应当尽可能卧床休息,采取头高脚低的体位,以便于增加回心血量。同时还要注意起床时应当动作缓慢,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第四,在血液透析之后应当精准测量透析后的体重,以此来评估血液透析的效果,并且根据透析后体重做好相应的饮食指导,严格控制摄入量,使血液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控制在体重的3%以下。
第五,血液透析之后依然要遵循医嘱进行用药,不能够随意改变用药量,同时还要准确记录血压、体重、尿量以及摄入量,加强自我管理。
(周玉英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