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发展环境下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

李垣
2024-09-27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南总站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现代传播体系在传播场域、传播逻辑、传播媒介、传播功效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全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这一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方法,也深刻影响了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在全媒体环境下,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呈现出隐蔽性增加、复杂性提升、对抗性增强的基本特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党长期执政所要面对的‘最大变量’。”因此,如何在全媒体发展环境下有效防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价值意蕴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实例均明确表明,政权的动摇或崩溃往往肇始于思想层面的变化。一旦思想防线被突破,其他各层面的防护亦将难以维系。列宁曾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根源在于其正确性、完整性及严谨性。它不仅提供了坚不可摧的世界观,还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特权,及为资产阶级压迫所的辩护。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实际情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开辟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成果。这些成就不仅在不同历史时期闪耀着光辉,更以实践为唯一标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1]


(二)防范化解国家网络安全风险

针对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西方媒体依托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长期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垄断了话语的制高点,还频繁采用双重标准来推行其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一方面,它们对外大肆宣扬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自由性,构建一种无国界、无限制的互联愿景;另一方面,当这些自由触及其本国利益时,它们又迅速转向,以维护网络安全的名义对异见进行打压与限制,以美国广播管理委员会为代表的一些机构,更是将矛头直指在中国民众中广受欢迎的新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快手等,利用这些平台的高活跃度与广泛影响力,频繁发起政治性的抹黑、围攻与体制批评,试图通过这些手段来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正面形象与软实力。

在审视内部挑战时,我国对于安全风险的防范机制正日益强化,尤为显著的是,网络空间的安全风险日益错综复杂。随着数十亿互联网用户的广泛互动,网络生态中不乏有人假借学术之名散布虚假信息,或是通过拼凑历史片段、歪曲英雄形象等手段博取关注。更有甚者,将日常琐事中的微小摩擦无限放大,使之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这一系列现象无疑加剧了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与挑战性。

鉴于当前形势,构建一个全面而有效的网络意识形态防控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此举旨在精准防范并妥善化解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社会能够维持长期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更是当前时代背景下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为了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影响力,需不断扩展与巩固其社会基础。当前,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正开辟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战场,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复杂严峻。面对这一新挑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由于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及网民观点的多元性与主观性,错误或偏激的思想易于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影响社会稳定与民众认知。因此,对网络舆情的预测与应对显得尤为重要,以防止潜在的风险演变为实际的挑战[2]

二、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建构之道

要持续培育主体的风险认知意识

当前,我国社会公众对风险的认识还很不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相对稳定,人们很容易忽略各个领域中的潜在风险,特别是一些比较隐蔽和不易识别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隐患。长期的和平,以及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许使一些人养成了一种安逸的心理,而对于社会中潜在的危险和不确定性,却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警觉。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风险隐患不断积聚,这就使我们在思想领域面对着更加复杂和多变的挑战和斗争[3]


要不断增强主体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应对多样化的风险挑战时,必须摒弃被动等待与轻易屈服的态度,转而积极展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前瞻性布局与有效策略来防范或化解潜在威胁。首要之务,是建立“预防胜于治疗”的核心理念,倡导一种“预设最坏情境,力求最佳成效”的应对哲学。这意味着应持续洞察大局,精准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演变趋势及其内在风险,确保预先筹划,防患于未然。

此外,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挑战,需要保持高度的斗争意识与坚定的立场。尤其是领导干部群体,不仅要勇于担当,敢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面对复杂局面毫不退缩,展现出“敢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同时也需具备持久的毅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犹如“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劲头,坚定不移地与任何企图侵害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意识形态风险作斗争,确保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稳如磐石。


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捍卫主流价值权威

“营造健康清新的网络空间,符合人民福祉;反之,若网络环境污浊,则背离人民利益。”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超群的网络舆论队伍,尤其要注重培育和加强主流“意见领袖”的培育,让他们充当“扬声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广大网民抵制不良思想。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互联网用户的媒体素质,提倡遵守网络行为准则,达到文明交流、理性发声、有序参与的目的。同时,要提高互联网用户识别和抵抗不健康信息和错误观点的能力,激励他们积极地抵制网络混乱,保持和弘扬主流价值观。


推动网络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消除网络信息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即在安全方面面临着依赖他人的问题。互联网的基础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若受他人控制则可能带来重大风险。为此,我们需要增强对网络信息关键技术的研发投资,特别是在急需突破的技术领域,鼓励多方合作,共同攻关,以推动技术迅速取得进展。

在战略层面,我们应该采取双重策略。首先,要专注于网络新技术的深度研究与未来趋势分析,力争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并通过国家层面的努力,构建核心技术产业生态,确保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其次,要推动先进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实际应用,提高对抗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面对外部势力利用技术优势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我们应该坚持“以技术对抗技术”的原则,积极应对并加强防范措施。运用大数据和高级算法等前沿技术,提高对网络舆情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的较量。要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网络人才。为此,应不断创新网络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推动网络安全人才队伍的持续壮大。


加强对网络技术的规制引领,以主流价值导向驯化“算法”权力。

在面对智能算法推荐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时,需要灵活应对。首先,通过技术手段对算法进行合理规制,确保其在透明度和信息多样性方面得到提升,以减少潜在的信息不对称和认知窄化风险。其次,应当强调主流价值观在算法技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确保算法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始终与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避免被资本逻辑所左右。此外,还需要不断优化算法推荐内容的环境,通过人机协同的信息分发模式,加强对错误价值倾向信息的过滤,并提高对社会有益信息的推送权重,以维护健康的信息生态。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且复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各种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成员的心理归属。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多方面入手,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元军,朱赞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与治理[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3):92-99.

[2]杨义.后真相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风险防范与安全治理[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24,26(2):35-41,52.

[3]金伟,白舒娅.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特点及防控策略[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4):59-65.


李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南总站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