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中的呼吸支持:从机械通气到撤离呼吸机

杨景欣
2024-09-27
来源: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呼吸支持技术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从紧急的机械通气到后续的撤离呼吸机,每一步都需要医疗团队的高度专业性和精准判断。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重症监护室中的呼吸支持技术,特别是机械通气的原理、应用以及撤离呼吸机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一、机械通气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1.1机械通气的原理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机器辅助患者完成呼吸过程的技术,广泛应用于ICU中无法自主维持呼吸功能的患者。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等设备,将氧气和空气混合物输送到患者的肺部,以确保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1.2机械通气的关键步骤

1评估与准备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呼吸功能、氧合能力、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以及是否存在机械通气的禁忌症(如张力性气胸、肺大疱、低血压等)。准备呼吸机、呼吸管路、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等必要的设备和耗材,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建立人工气道

对于有创机械通气,需要通过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气管插管可以通过口腔或鼻腔进行,选择合适的管径和深度,确保气管插管的位置正确。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或气管插管困难时,可以选择气管切开作为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气管切开需要在手术室或ICU等无菌环境下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

3调整通气参数

在建立人工气道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呼吸机的通气参数,以确保呼吸机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患者的呼吸需求。关键的通气参数包括通气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流速吸呼比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包括辅助控制通气(AC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潮气量通常按照患者的体重和肺顺应性来设置,一般为5~12 ml/kg。对于哮喘、慢阻肺等患者,可能需要实施小潮气量策略。呼吸频率需要综合患者的基本情况来设定,通常为1220次/分。吸气流速的设置会影响气道峰压和潮气量,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呼吸机的性能来选择。吸呼比一般为1:1.5或1:2,对于慢阻肺和哮喘患者,吸呼比可达到1:2.5甚至更长。呼气末正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展来设定。

4连接呼吸机

当所有参数设定完毕后,就可以将呼吸机和患者的人工气道连接起来,开始机械通气治疗。在连接过程中,需要确保呼吸管路连接紧密、无漏气,并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运行状态和患者的生命体征。

5监测与调整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运行状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呼吸机的工作情况,及时调整通气参数和治疗方案,以确保机械通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撤离呼吸机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需要呼吸机支持的病因被去除,且患者恢复一定的自主呼吸能力时,撤离呼吸机成为关键的一步。这一过程并非简单地拔掉插管,而是需要精细评估和逐步降低通气支持的过程。

在撤离呼吸机前,医疗团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因是否好转或去除患者的氧合能力、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自主呼吸能力是否达到撤机标准。自主呼吸试验判断患者能否成功撤机的重要方法。在自主呼吸试验中,短暂降低呼吸机支持水平或断开呼吸机,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如果患者能够耐受至少30分钟的自主呼吸试验,且各项生理指标稳定,则可考虑撤机。在确认患者可以撤机后,需要逐步降低呼吸机的支持水平,让患者逐渐适应自主呼吸。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通气参数,以便及时处理任何问题。

在拔管前,必须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无阻。气囊漏气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可以检查气管插管周围是否有足够的气体泄漏。即使成功撤离呼吸机,患者仍需在ICU中接受密切监测,以防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结语

重症监护室中的呼吸支持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成就之一,为无数危重患者提供了生命支持。通过精细的评估和逐步的治疗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杨景欣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