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不是“躺出来的”!如何科学预防?

乔媛媛
2024-12-23
来源: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PI),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损伤,主要发生在长时间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与医疗设备接触的部位,尽管人们常常将其与“躺”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压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本文旨在科普压疮的成因及其科学预防方法,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1. 压疮的成因

(1)持续压力

垂直压力是压疮形成的最主要原因,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所能承受的压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最终导致压疮的形成。
(2)摩擦力

当身体重心向反方向移动时,皮肤会受到牵拉,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可能源于床单褶皱、轮椅垫不平整等,它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和角化层,使局部温度升高,从而增加压疮的易发性。摩擦力单独作用时,皮肤损害可能仅限于表皮和真皮层,但当它与持续压力或剪切力共同作用时,会进一步加重受累皮肤的损害。
(3)剪切力

剪切力发生在皮肤保持不动而其下的组织移动时,如抬高床头时,骶尾部皮肤与骶骨错位,导致供给皮肤血液的深部动脉受压,皮肤缺血而引起基底面积广泛的剪切性溃疡,剪切力与体位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半坐卧位时,身体的下滑趋势与表层皮肤的摩擦力共同作用,形成剪切力。这种剪切力在骶骨和坐骨结节等部位尤为明显,因此这些部位是压疮的高发区。当剪切力持续存在超过30分钟时,即可引起深部组织的不可逆损害


2. 科学预防

(1)卧床和坐姿改变体位

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勤翻身,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采用30°侧卧比90侧卧更好,或者更频繁地改变体位,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在翻身时,应抬起患者身体再挪动位置,避免拖动造成皮肤擦伤。对于坐姿患者体位变化,应确保患者下床后坐在合适的椅子或轮椅上,但需注意控制坐卧时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若患者腿部需抬高,应优先选择具有斜靠功能的座位,以减轻身体压力。若斜靠不可行,则需确保患者的双脚得到稳固支撑,或在坐直时提供搁脚物,以保证血液循环畅通,此外,座位设计也需考虑倾斜度,以防止患者从椅子或轮椅上滑落,造成意外伤害。

(2)特殊患者的体位变化

针对坐骨或骶尾部压力性损伤患者,卧床休息虽有助于减轻压力,促进愈合,但亦需权衡其可能带来的新增损伤或原有损伤恶化风险,而且,长期卧床还会对生活方式、身体及情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对于能翻身但稳定性较差的危重患者,变换体位时应采取缓慢、逐步的方式,确保血流动力学与氧合稳定;而对于极不稳定、无法常规翻身的患者,则可尝试身体局部小范围多次转动,作为常规翻身的有效补充,以全面降低压疮风险。

(3)营养补充

对于成年PI风险患者,若其营养状况不佳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建议每日能量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30至35千卡,同时,为确保其蛋白质摄入充足,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千克体重1.25至1.5克。针对存在PI风险的成年人及营养不良或潜在营养不良个体,当日常饮食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时,应提供富含高热量与高蛋白的强化营养补给,以及补充相应的强化食品与营养剂,针对2期及以上PI严重程度,且伴有营养不良或风险的个体,建议采用包含高热量、高蛋白、精氨酸、锌及抗氧化成分的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营养方案,以确保其营养摄入充足。

(4)使用防压疮物品

使用防压疮床垫是科学预防压疮的重要手段,通常包括充气垫、充气条和充气挡边等结构,通过定时充气和放气来改变患者的体位,从而减轻局部压力,防止压疮的发生。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还显著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通过这些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同时,加强对卧床病患的观察和护理,确保压疮预防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乔媛媛 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